08-08 来源:本站
现在小孩,年纪不大,鼻梁上的镜片却都厚得直往下滑。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近视率逐渐上升,并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高三学生高度近视率高达20%。
一般来说,通常根据近视程度的高低,将近视程度划分为三类:300度以内为低度近视、300~600度为中度近视、大于600度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又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
单纯性高度近视,即成年后近视度数趋于稳定,不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矫正视力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性高度近视,即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不断增加,伴有导致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和其他致盲性眼病。
不同于中低度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进展到病理性高度近视后,发生眼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高度近视人群中,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视神经病变等致盲性眼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正视人群。需要注意的是,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中国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
高度近视是会遗传的,如果你爸妈都近视,那你高度近视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研究发现,与都没高度近视的父母相比,父母双方1人存在高度近视,孩子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增加2.99倍,如果2人都高度近视,那孩子高度近视发病风险增加10.74倍。
当然,除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同样不能忽视,高度近视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视发病年龄、近距离用眼符合、户外活动时长、书写姿势、受教育程度、饮食营养、家庭学校光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和睡眠时长等,都会影响高度近视进展。
高度近视是一个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从近视前期、中低度近视期、高度近视期这三个阶段相应采取适宜的防控手段。
对于还没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年龄还小,眼球仍处于发育阶段,容易受到遗传、环境影响。
因此应重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儿童的视力状态,可以尽早开展基因筛查,评估高度近视风险,提前预防。
对于存在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少、课业压力大的儿童,应做好眼健康监测,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孩子的近视防控科普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对于已经对于已经近视,但尚未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人群,家长、学校应进行行为干预。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例如持续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近距离工作总量,减少单次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等。
两外,还有要定期检查视力状态,建议每6个月检查1次。
而且,还要配戴眼镜,以屈光矫正和控制近视发展。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具有一定的近视控制效果,能够延35%~80%近视进展
对于已经发展为高度近视的人群,防控管理的重点是降低不可逆视觉损害。
轻教育压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告知病理性高度近视常见并发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嘱咐患者防止或减少眼部碰撞,减少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遇到眼前有黑影、出现闪光感或视力下降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网膜是否有裂孔、脱离等问题。
与此同时,要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状态。矫正不足时应及时调整配镜处方,必要时可增加视觉电生理、视野、血管造影及3D-MRI或B超等检查